7月21日,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聚焦“十四五”交通强国建设成效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2.4亿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这亮眼成绩单,是中国铁路网络能力与服务品质的系统性提升,更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有力印证。
客运创纪录,源于系统性提质增效。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点明三大动因:一是出行需求旺。经济向好带动商务、通勤、旅游、探亲需求激增。二是运输能力强。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.2万公里(覆盖99%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),其中高铁超4.8万公里(覆盖97%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),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11000列,运能1700万人次,同比增长7.5%;三是服务品质优,高铁成网与公交化开行提升效率,移动支付、在线选座优化购票体验,互联网订餐、“银发”服务、“静音车厢”等精准满足多元需求,“坐着高铁看中国”成为美好生活写照。
货运增动能,彰显经济血脉活力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预计超250亿吨,较“十三五”增加50亿吨。货运量是观察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一列列满载的货车,正是流动的经济指标。高铁快运常态化运行,让昆明鲜花、敦煌鲜果一日达全国;中欧班列通达欧亚37国300多个城市,成为驮载新能源汽车等“新三样”走向世界的“钢铁驼队”;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运货1390万吨、品类超3000种,加速了区域经济融合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工厂运转的活力、是田间丰收的喜悦、是消费回暖的信心、是外贸畅通的韧性,共同勾勒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生动图景。
规划向未来,深植发展沃土。铁路的高质量发展,根植于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。供给侧改革提供高质量装备技术,扩大内需创造广阔市场。立足当下,面向“十五五”,铁路部门正积极谋划未来蓝图,重点围绕完善路网、提升效能、降低成本,以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。
“交通强则国力盛,路网通达民心顺。”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,钢铁动脉的强劲搏动,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能。随着“十五五”规划蓝图的铺展和交通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,中国铁路必将以更优质效、更强支撑,驱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新航程。(刘心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