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车轮滚滚、汽笛铿锵,每天迎着朝阳作为从天津站始发最早的“绿皮车”之一,K5203/4次列车一头连着海河之滨都市的喧嚣与繁华,一头牵着太行山深处的梦想与渴望。它是海河儿女回望乡愁的寻根路,是孩子们圆梦追梦的求学路,是革命老区乡亲们走出大山的交通线。
K5203/4次列车,全程运行813公里,沿途停靠大小23个车站,单程运行近14个小时,特别是邯郸、武安、磁山、阳邑、井店、涉县、黎城等城镇,沿途晋冀鲁豫烈士陵园、山底抗日地道、一二九师旧址、新华广播电台旧址、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、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等红色景点景区新罗棋布。作为京津冀区域内运行时间最长、行走里程最长的列车。跨越山海阻隔和岁月洗礼,始终是沿线人民群众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,辐射沿线群众达170余万人。
列车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开行的天津—邯郸381/2次列车。1996年为支援国家建设,天津市在河北涉县设立钢铁厂,为解决天津籍职工往返通勤问题,天津市政府与铁路部门携手,将381/2次列车作为民心工程延长至涉县,车次改为4481/2次。2017年4月16日,为进一步支持太行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,带动老区旅游事业和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,列车延长运行交路至山西潞城,车次改为K7703/4次,车辆同步升级成为太行山革命老区进入空调列车新时代的第一车。2018年,该车再次调整为K5203/4次至今。
多年来,这趟“慢火车”已不仅仅是沿途群众出行的交通工具。它是山区百姓的“致富车”,坐着这趟车外出打工,带着山核桃、花椒、柿饼等山区特产乘车到石家庄、邯郸去售卖变现,贴补家用。走出大山,前往石家庄、天津等大城市求学,是不少山区孩子的愿望。这趟列车的存在,恰好就为他们开辟了外出求学的“追梦之路”。每逢寒暑假开学前,这趟慢火车就挤满了少年学子,从山西潞城813公里的路程,105元的票价始终是多少家庭和孩子们的最爱
随着国庆临近,列车精心装扮车厢,张贴国庆、中秋主题窗贴,小红旗等,营造喜庆祥和温馨的氛围。“结合假期学生旅客携带行李多的特点,加强车内大件行李疏导,确保旅客乘车安全。针对老幼等重点旅客,推出了‘三个一’便民服务举措,‘一句问候,一杯温水,一个帮扶’,及时关注旅客需求,打造舒适的乘车体验。”列车长王亮介绍说。(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通讯员 李溢春 曹东齐 刘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