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阴流转,又到一年春运时。新线开通、列车图调整、在线选铺、优化车票改签、起售提醒订阅、提前约车、学生和务工人员专区预约购票……又是一大波新举措,让今年的铁路春运更显品质。
有品质的铁路春运,在几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,都还无法奢望。上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外向型经济,“打工潮”涌动,也催生出中国独有的春运。然而,归家期盼的背后,“一票难求”成了民生痛点。即便有了票,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厢,拥挤不堪,连卫生间常常都挤满了人,“走得了”是旅客的唯一期盼,也是铁路部门的最大焦虑。
在当时不少观察者看来,中国春运这种世界大迁徙,将是永远无解的难题。然而谁又能想到,今年春运,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4.8亿人次,日均1200万人次,与去年相比,同比增长37.9%。春运出行,正变得从容、便捷。
人口大运量的背后是强大的运力支撑。近年来,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,持续大规模推动铁路建设,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.9万公里,织出一张让群众集中从容出行的铁路网。特别是继续稳居世界第一的高铁网,达到4.5万公里,提升了铁路运力,大幅缩短了旅途时间,使启程回家的日子有了更多选择。比如刚刚开通的由武汉到西宁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,首次实现了“江城武汉”与“夏都西宁”高铁互通,两地直达旅行时长节省11小时,为春运从“能走就行”升级到“走得称心”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以车之两轮为喻,如果说品质的“左轮”是运力,那么“右轮”就是服务。火车站前彻夜排队买票的长龙,随着网上购票的出现和普及已成为历史;绿皮车里拥挤不堪的无奈,因智能化高铁变得舒适温馨。这些年来,刷脸进站、自主选座、扫码订餐、候补购票……每一次不断创新的服务举措不仅是解决春运难题的有效探索,而且实实在在也纾解了买票难的“囧境”,回家的路也不再那么难熬,春运渐渐变得贴心暖心。
“走得了”是刚性需求,“走得好”则是品质追求。曾几何时,五味杂陈的春运路,让人们春怨重重。回看今朝,从普铁不断提速,到高铁占据“半壁江山”,回家的路,随着“高铁城市圈”画出了最近的线条;温暖智能的复兴号,消弭了旅途的冬寒;“指尖”购票、“刷脸”进站,不再需要我们拎着大包小包一脸茫然地问询……这一系列变化恰恰就是时代向前的缩影,既反映了铁路的发展和进步,也提示着需要努力的方向。实践表明,纾解春运中旅客的痛点,就能换来服务的亮点;弥补春运中运输的短板,就能带来经济的新增长点。
回头看,我们不难发现,这些年铁路呈现的变化与进步,靠的就是改革发展。发展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,发展中的问题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。让出行成为百姓美好生活的“必需品”,就必须紧紧抓住“让旅客体验更美好”这一关键,大力营造“蝶恋花”的供需环境,加大服务创新,在服务质量上实现“原地起立”,在服务产品上争取“发展起跳”。诚然,破题解题虽难,但春运之变证明,我们不仅有能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,而且能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好的发展。(张城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