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流新闻
首   页 综合物流 企业黄页 物流商品 GPS运营 招聘信息 人才市场 物流新闻 人才新闻 会展信息 物流期刊 货物运输 行业资讯 投资理财
物流培训 咨询内训 专题在线 论文荟萃 经验案例 网上书城 船期在线 贸易手册 物流政策 物流知识 环球气象 火车票团购 环球文摘 物流论坛

物流新闻>>国内新闻

北京理工大学公路货运车载终端测评报告:「四大主流设备性能分析与选型指南」

环球物流网(http://www.global56.com) 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6
告诉好友发表评论查看评论打印本篇进入论坛 【字体:

导语:破解货运安全管理痛点,以科学测评数据为物流企业设备选型提供参考

在公路货运日常管理中,“设备误报漏报淹没真实风险”“高风险场景监测空白”“司机与管理端沟通不畅” 等问题,长期困扰着物流企业安全管理效率提升。2025 年 9 月,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物流系专业测试团队开展为期 30 天的测评,对 4 款主流车载终端进行全维度检验,旨在通过客观数据破解行业选型难题。本文将全面呈现测评背景、设计逻辑、核心结果及选型建议,为物流企业提供实用参考。

测评背景:

聚焦行业痛点,填补选型标准空白

车载智能终端是公路货运 “人、车、货” 安全保障的核心工具,需实现风险识别、风险干预、闭环管理三大核心功能。但当前市场设备应用存在明显短板,导致企业安全管理陷入困境:

• 风险识别准确性低:部分设备误判频发,如将 “低头” 判定为 “看手机”,增加管理人员核查负担;同时漏报严重,夜间对 “打哈欠” 等疲劳驾驶前兆识别失效,真实安全隐患被掩盖;

• 场景覆盖存在盲区:多数设备仅能识别 “打电话、车道偏离” 等常规场景,对 “货厢人员入侵、高速异常停车、冷链超温” 等长尾高风险场景缺乏监测能力,特殊货物运输安全难以保障;

• 选型缺乏统一标准:不同品牌宣传口径差异大,“准确率 99%”“全场景覆盖” 等表述无数据支撑,企业选型如同 “开盲盒”,易采购到不符合需求的设备。

为解决上述问题,北京理工大学组建专业团队开展测评,通过科学设计与严谨数据采集,为物流行业提供客观、可信的设备性能参考,助力企业避开劣质产品,以技术升级提升运输安全水平。

测评核心结果:

四大设备多维度性能对比

测评从 “报警准确性、场景覆盖度、夜间性能、沟通协同、平台易用性”5 个核心维度展开,各设备表现差异显著,具体结果如下:

(一)报警准确性:F1 Score 凸显设备识别能力差异

F1 Score(综合准确率与召回率的平衡值,满分 1,数值越高性能越优)是衡量设备报警准确性的关键指标:

• 紫宝盒(设备 G):平均 F1 Score 达 0.910,核心场景表现更突出,“打电话” 场景 F1 Score 0.977,“左右车道偏离” 场景均超 0.93;

• 设备 H:平均 F1 Score 0.768,核心场景识别能力优于设备 D、R,但与紫宝盒存在明显差距;

• 设备 D、R:平均 F1 Score 分别为 0.482、0.490,设备 R“左 / 右车道偏离” 场景完全无法识别,安全防控能力薄弱。

从实际应用来看,若车队发生 100 次 “打电话” 风险行为,紫宝盒可准确识别 97 次、漏报 3 次,而识别能力最差的设备仅能识别 9 次、漏报 91 次,安全隐患极大。

(二)场景覆盖度:长尾场景监测能力成核心差异

各设备对风险场景的覆盖范围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全面性:

• 紫宝盒(设备 G):覆盖全部 12 类典型场景(如打电话、抽烟、车道偏离),同时支持 37 类新增风险识别,包括人脸识别(防范代驾)、高速异常停车(避免追尾)、风险入弯(预警侧翻)、货箱人员入侵(防盗)、紧急刹车 / 急加速(减少车辆损耗)等;

• 设备 H:可覆盖 12 类典型场景,但新增场景识别能力较弱,仅能监测少数长尾风险;

• 设备 D、R:无法实现典型场景全覆盖,如设备 R 缺失 “车道偏离” 识别功能,难以满足基础安全监控需求。

以冷链物流为例,紫宝盒可实时监测货厢温度,超温时立即报警,避免生鲜货物变质;而设备 D 仅能识别司机行为,无法监测货厢状态,易导致货物损失。

(三)夜间性能:紫宝盒填补夜间安全监控漏洞

夜间是货运疲劳驾驶、违规行为高发时段,设备夜间识别稳定性至关重要:

• 紫宝盒(设备 G):“打电话” 夜间召回率 100%、F1 Score 1.0;“闭眼”(疲劳驾驶前兆)夜间召回率 96.55%、F1 Score 0.982;“频繁低头”(看手机)场景召回率 100%,无漏报;

• 其他设备:“打电话” 夜间召回率最高为 64.29%,“闭眼” 场景召回率最高为 75.86%,“频繁低头” 场景部分设备召回率为 0,完全无法识别夜间高风险行为。

紫宝盒的夜间性能相当于为长途车队配备 “24 小时不休息的安全员”,有效保障夜间运输安全。

(四)沟通协同:双向交互提升管理效率

传统设备 “单向报警” 模式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,各设备沟通协同能力对比明显:

• 紫宝盒(设备 G):硬件配备 7 寸高清车机屏 + AI 手麦,支持管理端下发图片 / 视频通知,AI 手麦可实现语音对讲与异常上报;管理端覆盖 PC + 小程序双端,通过视频、语音、图标强提醒提升信息触达率,司机关注度达 95% 以上;

• 其他设备:多依赖短信发送通知,司机漏看率高;部分设备无司机主动上报功能,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传递信息,影响问题处理效率。

例如,司机在高速遇到堵车时,可通过紫宝盒长按手麦右键呼叫管理人员,实时反馈路况;管理人员也能及时下发绕行路线,减少运输延误。

(五)平台易用性:降低操作门槛,保障数据可用性

考虑到多数车队缺乏专职 IT 人员,设备管理平台的易用性直接影响落地效果:

• 紫宝盒(设备 G):报警记录查找、报表导出操作相对简单;事故视频提取成功率 100%,无数据丢失;支持自定义报警阈值(如 “司机频繁低头” 报警灵敏度)与权限管理(安全员查看报警数据、财务查看里程报表),适配不同管理需求;

• 其他设备:部分设备存在事故视频提取失败问题;自定义功能有限,难以满足个性化管理需求

选型指南:

按需求匹配设备,提升采购合理性

结合测评结果,针对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需求,制定以下选型建议:

选型核心原则:避开采购误区

• 优先关注核心性能指标:以 F1 Score(反映识别准确性)和夜间召回率(反映夜间稳定性)为核心参考,这两项指标直接决定设备能否有效识别风险,避免被 “宣传话术” 误导;

• 匹配自身业务场景需求:根据运输时段(白天 / 夜间)、货物类型(普货 / 危险品 / 冷链)、车队规模确定核心需求,如长途运输重点关注夜间性能,冷链运输重点关注货厢监控,避免为冗余功能支付额外成本;

• 重视软件与服务落地性:除硬件性能外,考察管理平台的易用性(操作步骤、数据提取成功率)、沟通协同能力(信息触达率、反馈效率),确保设备能真正落地使用,而非 “闲置摆设”。

本次测评核心数据与结论均摘自北京理工大学-基于智能车载终端的行驶安全测试报告,如需深入了解测评细节,可索取报告全文。通过科学选型,物流企业可有效提升运输安全管理水平,降低运营风险,实现降本增效。


免责声明: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传递正能量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因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,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。

黄金广告位,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,在线订购热线>>>




 

欢迎企业此处推广!联系我们

环球物流网域名:www.global56.com  [环球英文单词56.com]
Copyright ©www.Global56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1999
  ICP050324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