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0日清晨,乌兰浩特站的一声汽笛划破秋晨,Y428/5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缓缓驶出,开启为期15天的“彩云之南暖秋之旅”。这趟列车是今年沈阳铁路部门首趟昆明方向的旅游专列,标志着东北至西南“候鸟式”旅游线路的正式启动,体现了铁路部门服务银发群体、激活区域文旅、助力消费升级的深层思考。
银发专列的核心竞争力,藏在对老年群体需求的精准回应里。不同于普通列车的“点对点”运输,这趟专列以“适老化服务+慢节奏深度游”为核心,量身定制“车随人走、夜行昼游、游景停车”模式——白天旅客徜徉在滇池湿地的波光里、大理古城的青石板上、玉龙雪山的云霭间,夜晚列车悄然前行,旅客安心休息,既节省路途时间,又不耽误休息,完美解决了老年人群体“不想赶、怕折腾”的出行痛点。行程设计更见巧思,13处国家4A级以上景点串联起云南核心风光,彝族长街宴、白族砂锅鱼等特色美食让旅客们沉浸式体验地域文化,甚至贴心设置石林地质奇观、建水古城“自选模块”,让老年旅客既能“跟团省心”,又能“个性选择”。车厢里的细节更暖,红歌传唱、棋牌竞赛驱散旅途无聊,集体生日会拉满仪式感,大字体行程单解决视力困扰,正如沈阳张阿姨所说:“不用操心交通住宿,跟着走就行,太省心了!”这些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服务,让“银发族”的旅行从“可行”变成了“舒心”。
这趟列车的意义,早已超越旅行本身,成为连接东北与西南的“文旅桥梁”与“经济纽带”。东北深秋渐寒,西南暖秋正好,“候鸟式”线路精准对接了东北银发群体“避寒游”的需求,也为云南文旅市场注入了来自北方的活力。当旅客走进大理古城、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,不仅带动了当地景区、餐饮、住宿等产业发展,更促成了东北黑土地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——或许是一位东北老人向白族摊主请教扎染技艺,或许是彝族同胞的敬酒歌里混进了东北秧歌的旋律,这种“流动的交流”,让地域差异变成了文化共鸣。以“铁路+文旅”的模式激活银发经济,既满足了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,也为扩大内需、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“铁路方案”。
银发专列是沈阳铁路部门深耕“银发经济”、推动铁路转型的缩影。近年来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老年群体对“慢旅游”“深度游”的需求持续增长,沈阳铁路部门主动转型为“文旅服务提供者”,这种转型不是铁路部门立足自身优势,将“钢轨”与“文旅”深度绑定的创新——利用铁路网络广、班次稳定、空间舒适的特点,把列车变成“移动的旅馆”,把线路变成“流动的风景线”,让“坐着火车游中国”成为银发群体的新选择。期待更多这样的“暖心专列”驶向祖国各地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带着笑容出发,在旅途中感受时代的美好,让“老有所乐”的画卷沿着钢轨徐徐展开。(计程文 张洺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