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 芹 戴佩芸 李德华
烧烤城里人头攒动,马鞍山下门庭若市,粉店门口大排长龙……周末,广西柳州随处可见“火爆”景象。
在新周刊近日推出的《2022年度生活方式报告》中,柳州市以“2022年度十大出圈小城”之名,成为青年年度旅行的心动目的地之一。如今,坐着高铁去“嗦粉”,已经是国内游客出游的热门之选。
近日,笔者深入柳州,探访柳州火“出圈”背后的铁路力量。
新风尚:打个“动的”去“嗦粉”
“从春节到元宵节,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,旅游流呈爆发式增长。”伴着柳州站客运车间主任谢续军的介绍,一幅龙城流动画卷徐徐铺展,“往年这时,车站日均发送旅客约2.3万人次。但4月的第一个周末,车站单日发送旅客达4.1万人次。”
在许多柳州人看来,柳州“走红”不是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偶然事件,而是必然的结果。
时钟拨回2021年4月26日,习近平总书记到柳州螺蛳粉生产区了解其产业发展情况,再次带“火”柳州螺蛳粉。
而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再往前看——2014年,柳州袋装螺蛳粉惊艳问世。随后,借助“互联网+螺蛳粉”模式,小米粉走上了俏销全球的“网红”之路。到2022年,柳州袋装螺蛳粉年销售收入已超过了180亿元。
一再登上热搜的螺蛳粉,成功反哺柳州旅游业。再加上本地特色小吃和景点助力,彻底带火了柳州的“舌尖旅游”。
近期,“南宁铁路”微信公众号刊出的《小姐姐坐着动车去挑战!100元能在柳州吃什么?》很快得到网友的转发热捧,网友“真真爱美食”留言:“收藏了,湖南妹子举手一定到!”
伴随着全国高铁网密织,如今游客出行时间成本更低,出游意愿更强,旅游产业的瓶颈被进一步打破。“以柳州到广州为例,目前每天有15对动车往返两地间,最快3小时23分钟便能抵达。”在柳州站站长覃志刚看来,打个“动的”去“嗦粉”,是旅客“走得了”更是“走得好”的生动体现。
新机遇:助力端好旅游“这碗饭”
城市火了,旅客多了,给铁路带来了新机遇,也带来了新挑战。
谢续军介绍说,周日下午自柳州返回广州的动车票,往往提前5天便一抢而空。截至3月29日,柳州站今年累计发送旅客262.5万人次,同比增长59.4%。
面对急速攀升的客流,铁路部门如何应对?
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先在运能上下功夫:通过动车组重联、恢复开行和增开列车,保证运力供给;开辟绿色通道,在客流高峰紧急时段,最快2小时启动热备车体支援,保障旅客出行;调整下放的团体票及旅游专列申请权限,力促客运上量。
如何打通旅客进站前和出站后的“最后一公里”?柳州站与柳州市交通局召开协调会,推动交通信息共享,加密公交接驳班次,增设旅游大巴停车点,提升车站旅客疏解能力。
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,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文明水平。柳州站针对不同的旅客群体,提供集中购票、引导停车、专项通道等服务新举措;在站内投入使用电子爱心卡、遗失物品电子暂存柜、智能安检仪等设备,公布市文旅局微信小程序、公众号二维码,提供出行攻略,让游客更深切感受到铁路服务温度。
交通和住宿,一直是旅行的两大重要项点。康养公司柳州铁道大酒店副总经理张贤介绍,如今网络订房量激增,酒店采取阶梯订房模式,做好散客促销工作。近一个月网站订房达到2143间,同比去年增加了1348间。“为了提高入住率,我们推出退房免查房、送小点心和酸奶等增值服务,和柳州本地旅行社合作推出经济实惠团餐,吸引外地游客。”
如今,南宁局集团公司正发挥行业优势,提升铁路旅游市场竞争力,助力端好旅游“这碗饭”,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和期待。
新作为:助力广西产业走向世界
一碗粉,不足以概括柳州;助力游客出行,只是铁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冰山一角。
作为西南工业重镇,柳州以汽车、钢铁、机械为龙头产业,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广西的1/4。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,近年来,南宁局集团公司发挥运输优势,提供优质服务,用实际行动展示国企担当,助力广西当地产业加速奔跑、走向世界。
俯瞰柳州,一江春水抱城流。柳江以北,雒容汽车物流基地欣欣向荣。2016年9月,作为广西首个服务汽车工业的铁路综合物流基地,雒容汽车物流基地投入使用。该局集团公司发挥铁路规模运输优势,强化汽车运输组织,2016年至今,每年度发送汽车均在10万台以上,为柳州汽车运往全国及海外提供助力。
同在江北,柳钢集团发展多元产业铸造钢铁脊梁。南宁局集团公司积极融入柳钢集团的生产链和供应链各环节,在实施路企直通一体化、钢材库前移、运贸一体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推动钢材成品“公转铁”运输,努力打造路企合作共赢新典范。
柳江以南,柳工集团彰显着“大国重器”的力量。近年来,南宁局集团公司为柳工集团量身定制开行了整车出口中欧班列、零配件出口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及中越跨境班列,将广西制造的优质产品不断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发展建设中,助力广西企业深耕东盟市场,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运输保障。
“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,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”。柳州成为“网红”城市,绝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深耕多年厚积薄发的成果。展望未来,“走红”后如何“长红”,把路越走越宽,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这考验着柳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,也考验着铁路作为国企的责任与担当。